公會大小事
米粉人物傳
米粉機器的快速進步,帶動新竹米粉產業的發達;或者說米粉無限的商機促使米粉機器的快速進步;今日新竹米粉產業所以能快速發展,其中米粉機器的製造業者:曾景福、康炎、楊送、郭文彬、林水志等人功不可沒,可以稱得上是米粉業的幕後英雄。
大部分的機器,都是一點一點改良,但汰換很快,只要有新的機種,使製造的速度進一步,業者就爭相引用;讓產量從手工時代的三、四十斤增加到現在四、五千斤。短短五十年,新竹米粉機器從「人力時代」,四○年代進入「皮帶式」的機器時代,所有「費力」的工作慢慢由機器代勞。一直到八○年代,「一貫化」的設備更將米粉產業帶入一個國際食品加工貿易的新紀元。
曾景福公學校畢業後,就到水利工廠當學徒,一邊學習修理機器,回到家裡仍要繼續幫忙父親製作米粉。三年多,他出師之後,從事修理客運公車的工作,一直到二十二歲娶妻才又開米粉工廠。由於他有做米粉的經驗,於是將一些機器應用在製作米粉上,節省了不少人力。民國四十六年便和親戚三人合夥開設「東興鐵工廠」,成為新竹數一數二的「米粉機器」專家,也可以說是米粉機器研發的前輩。
「銅穿」又稱「銅底」,是米粉成型最重要的一個耗材(零件)目前南勢只有郭文彬的太太陳玉珍有在製作,而且還是用手工打製。手工打製的「銅穿」品質較好,做米粉時比較不容易變形。由於「銅穿」關係到米粉品質的好壞,所以對米粉業者來講,「銅穿」是生產工具重要的一項。陳玉珍製作「銅穿」的技術是向楊老太太學習的,楊老太太就是早年再南勢做「銅穿」聞名的「楊送」之妻。楊老太太還把製造機器都送給她,讓這項技術後繼有人。目前會製作「銅穿」的工廠,全台灣只剩三家。
郭文彬在「康炎」鐵工廠學成後,就從事米粉機器製作,民國七十一年郭文彬受到「新華米粉廠」委託、共同研發「米粉押出機」,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究,經過多次的失敗,終於在民國七十三年成功的開發出新型「米粉押出機」。新的米粉押出機的特點是不再需要傳統的「掄仔」,從攪拌到擠壓成型,一機完成。不但節省了許多人力,也讓「壓絲」的步驟增快且連續壓絲,節省了很多時間。
林水志從事米粉機器改良與製作,都是與「南興米粉廠」合作,每一部做好的機器,一定先在南興試驗,等到所有細節都改良後,才正式推出,他表示,改良機器最重要的想法是為了節省製作米粉的時間和簡化製作流程,小時後幫忙做米粉的辛苦,成為他想要以機器代替手工的原動力。
洗米機 |
磨米機 |
油壓式脫水機 |
|
儲存桶 |
輸送機 |
紡迫機 |
米粉押出機 |
壓力蒸箱 |
台車 |
輸送式烘乾機 |
自動蒸粿機 |